——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二十一
一份角色一份责,人生旅途在于德。
——题记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11、公字在心的“二把手”
1958年,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决议精神,全国各地乡镇均改为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体制。谭昌明即成为东升人民公社社长,即公社的行政和生产负责人,也就是通俗说法的“二把手”。那么这段期间和谭昌明搭班子的党委书记,也就“一把手”是谁呢?
全国劳模谭昌明
第一位姓邓,这位邓书记是那种所谓的“强势”书记。邓书记和谭昌明还处得很好,但他属于“抗上”的干部,与县、区的工作组总是顶牛,后来很快就被调离了。
邓书记调走后,县委给东升公社调来了新的党委书记,名叫周汝慧。谭昌明在东升公社与邓、周两任党委书记配合工作前后共有二十几年,且主要是和周书记配合。
回头再说周汝慧书记。他的性格和工作作风和前任邓书记截然相反,属于“弱势”书记,不仅不与上级领导和工作组顶牛,在东升公社也是凡事让谭昌明拿主意、做主。周书记之所以这么做,有他的道理。在东升人民公社,谭昌明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群众基础都不是谁能比得了的。既然“二把手”深得众望、能力很强,能够把工作做好,那么自己这“一把手”就应该全力支持他把东升的各项工作抓起来。
回到谭昌明这里。他可是不管“一把手”是强势还是弱势,只要是上级党组织派来的党委书记,他都能做到:尊重、配合、协助。所以他和邓、周两位行事风格完全不同的书记都相处得很好。他为什么这样?因为谭昌明是个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懂得政治规矩的人,是一个“公”当先的人。
在我国的组织构架中,各级党委掌握核心权力。政府的主官一般出任党委副书记,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分管行政工作,也就是俗称的“二把手”。党委书记才是主持党委工作的“一把手”。毛泽东曾形象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谭昌明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就是执行党委的集体决策,在党委书记的领导下,做好自己分管的行政工作。谭昌明之所以能够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当然是受党多年教育的结果,对我党的“民主集中制”有着透彻的理解。但也和他的经历不无关系。他12岁在私塾辍学以后,在家经营砂锅擂房,那种格局就与公社里有些类似。父亲谭德刚掌握着经营的方向。他具体操办业务,按父亲的要求认真办事,一丝不苟,丁是丁、卯是卯。这就锤炼出他很好的“执行力”。当然那个年代还没有这个新词,但意思就是这个意思。
谭昌明的父亲谭德刚
新中国建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国家还是非常贫穷的。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下子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经济,可以说是天地巨变。国家百废待兴,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前进的道路也在不断的进行探索。人民公社成立后,中国农村实行生产队、大队、人民公社三级核算;农业生产按计划统筹,农村、农民、农业这“三农”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作为中国农村最基本的行政机构,人民公社的责任和任务都是十分艰巨和繁重的。同理,人民公社的干部虽然级别不高,但事权不小,上万人的吃喝拉撒、生老病死等民生问题,及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都要统筹考虑、解决。
面对即艰巨又繁杂的工作重任,作为公社社长的谭昌明对党委负责,对党委书记负责,一心扑在工作中。那个时候公社干部下队叫“跑田坎”,东升人民公社有12个大队,100多个生产队,谭昌明不知跑了多少遍。群众都风趣地说:谭社长可是把我们东升的田坎都跑平了。
其实组织上也是喜欢那些实干、团结、不搞事、不拉帮结派的干部。因此县委、区委都看好了谭昌明,多次提议把谭昌明调区、县担任重要工作。但东升公社党委书记周汝慧坚决不放人,并且说得非常决绝:“如果你们把谭昌明调走,我也不干了。”由此可见,周书记能力虽弱,但求贤护贤、品格高尚。同时也说明了谭昌明在东升公社的地位、作用和价值都是不可取代的。
作为“二把手”,谭昌明在干部中威望高、在领导集体中作用大、在“一把手”心目中不可或缺。这是个比较特殊的现象。能够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可在谭昌明那儿,对这一切却是看得云淡风轻,认为非常容易、也很正常。
谭昌明在晚年时坦然的对儿女们讲到:“在一个单位里,人际关系的处理那是一门艺术,也是科学。做共产党的干部,最根本的有两点。一是遵守政治规矩,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负好自己应该负的责;二是凡事处以公心,不能自私狭隘。当你一心为公的时候,其实很多看似复杂的矛盾也就变得简单了。因为你所做的一切事,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了集体和国家、为老百姓,所以你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其实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把尺子,这把尺子是最直的。所以你只要是站在党和人民一边,就不用左顾右盼,放心大胆去做、达成目标。即便是偶尔遇到误解,或者说受到委屈、伤害,那又有什么?因为你是为公,就可以坦然面对。”
现实生活中,一个单位一、二把手矛盾尖锐、争权夺利、拉帮结派的情况时有发生。这背后的症结被谭昌明一语道破:那就是有些干部心里缺少了一个“公”字。
孙中山讲:天下为公。共产党更是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深得民心,成为全球最大的执政党,并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其基础就是有千千万万个像谭昌明这样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党员干部在努力、在奋斗。至于那些不搞团结、搞帮派、谋私利的干部,终将会被历史所淘汰。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被当地干部群众誉为“焦裕禄式的干部”。的确,他就是千千万万优秀共产党员中的代表之一。
访问量:4229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