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十八
内外担当好丈夫,相濡以沫到白头。
——题记
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天灾与人祸一起袭来。可不,谭氏家族也同样面临因此引起的一系列矛盾冲突。
到了1960、1961、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的大饥荒时期,粮食、物资十分匮乏,大家都吃不饱饭,可婆婆的唠叨却日渐加剧。周南秀忍无可忍拿了一个大饭碗,毅然和婆婆分家。她抱着孩子翻山越岭到了谭家老院子对面的干弯。这里正好有一间旧房子是谭氏家族长辈离世后留下的,没有人住。她就在这座破房子里安顿下来,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谭昌明是人民公社社长,在当地也算是大干部了。媳妇和母亲的矛盾闹到分家的份儿上,开始让他觉得很没面子。他也再三劝阻过周南秀,可妻子还是忍无可忍的和母亲分了家。谭昌明非常恼火,甚至觉得妻子不可理喻,嘴里便发狠地说:“要这样,不行就离婚。”可说归说,他还是知道这些年周南秀的付出和所受的委屈,周南秀的分家原因,他也是心知肚明。加之这时他们已经有了儿女,因此说说后谭昌明也就默认了。
全国劳模谭昌明
后来谭昌明也觉得母亲过于唠叨,对周南秀也太过刻薄,会对小谭焱心他们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教育后代不利,也就转而支持周南秀分家的做法。
分家后,这个小家庭在60年代初那个非常的年代里过得很艰难。一家人住在一个房子里,厨房、卧室、餐厅、客厅甚至猪圈都在一起,非常不方便。于是,周南秀决定要建新房子。整日在外奔忙的谭昌明不很积极。妻子周南秀就跟他反复述说理由:“你看,儿女们一个又一个出生,一大家子人挤在一起。你又是公社社长,人情来往又频繁,这么拥挤大家都不方便。”谭昌明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考虑家里的事,但他还是能够接受妻子的建议,再说人家说得也在情在理。于是在分家后不太长的时间里,他们就建起三间瓦房,也就是现在谭家和园最早的一部分建筑。三间瓦房的每一间又隔成前后两间。布置有卧室、客厅,甚至还有泡菜房和杂物间,再后来又搭建了猪圈。这是周南秀、谭昌明夫妻俩勒紧裤腰带给自己和儿女们搭建的第一个属于自己的窝儿。
《老妈哲学》原创者周南秀
有了自己的家以后,他们也就有条件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多用心了。谭昌明知道妻子在家力起早贪黑的忙家务,还要管教几个孩子,非常不容易。所以,谭昌明隔三差五回家后也非常关心几个儿女的学习、成长,要求、鼓励他们好好读书。后来他们陆续有了六个儿女,三男三女,可谓儿女双全、人丁兴旺。
1971年夏天,小女儿谭丽霞出生第七天就生病了,这个病在当地叫“七伤风”。那个时候婴儿患这种病的死亡率特别高。当时是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期,谭昌明已经被打成“走资派”,正在谭家和园山对面儿的东升中心校接受审查。也巧,东升公社人民医院最著名的医生陈世林也关在那里和谭昌明一起接受审查。谭昌明听到幺女患病以后,拉着陈世林就往家里跑,并一起把小女儿谭丽霞抱到人民公社医院进行了抢救。谭丽霞险些丢失的小命儿就这样被父母和陈大夫捡了回来。
小女儿谭丽霞
1973年,周南秀再次怀孕。想着自己已经有了六个儿女,周南秀不想再生了。谭昌明本来想要这个孩子。母亲周汝英也主张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多子多福啊。但谭昌明跟妻子商量后决定还是不生了,于是带周南秀去医院做了引产。周南秀引产后回到家中,因为没有恢复好就过早的下地干活,引发了大出血。那是真的危险,用周南秀自己的话说:那可是“沧血”,会危及到生命的。
谭昌明得知情况后,再三劝妻子到医院去治疗。周南秀觉得自己已经生了八个孩子,养了六个,就算是已经怀第九胎,出血也不是多大的事。可她血出得非常厉害,况且她已经是四十多岁的高龄孕妇,谭昌明知道其中利害。在反复劝说,周南秀依旧执意不去医院的情况下,谭昌明跪在周南秀跟前,哭了。他害怕失去妻子,坚决要求妻子听自己的话,必须去住院治疗。
这是谭昌明成家立业后第二次哭。第一次是周南秀嫁到谭家第二年的事。家里要孵小鸡儿,但没有孵成,鸡蛋通通成了“寡蛋”(有的地方称为“毛蛋”,可以当烧烤的食材,但很不卫生。)谭昌明想给家里减少点损失,说要拿到街上去卖,结果被父亲谭德刚拍桌子、打巴掌:“谁说卖?我就打断他的腿!再穷也不能卖了良心!”
谭昌明的父亲谭德刚
看到丈夫跪地流泪,周南秀马上随谭昌明到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住院治疗,同时在医院里做了结扎手术,避免了一场不可预知的灾祸。周南秀每次给自己的儿女们讲起这个事都十分动情,称赞他们的父亲重情重义,并且关键时刻肯于担当、坚定不移,不愧是领导干部出身。
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谭昌明在公社受到打压。妻子周南秀在家里也时刻为丈夫悬着一颗心。文化大革命后期,他们夫妻俩还先后两次同时生病住院,好像有心灵感应一般。
就这样,夫妻俩生死与共、相濡以沫地度过了几十个春秋。
年近七旬时,谭昌明从茶厂厂长岗位上退下来,回到家中颐养天年。他闲不住就开始帮助老伴儿打理家务。谭昌明在家里每天烧水、沏茶,打扫卫生、侍弄花草。他知道过去自己在外面奔波了几十年,家里的事都是妻子在操心,自己关心妻子太少,亏欠妻子太多。现在日子好了,孩子们也都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为了让老伴儿高兴、有点事儿做,谭昌明就在自家楼下开了一家东升茶叶专卖店,和老伴儿一起经营,同时也为家乡特产做宣传。茶余饭后和晚上,他就陪着老伴儿去附近的大佛寺江边散步、溜弯儿。
2005年7月4日,谭昌明去世。
12岁时,周南秀眼看着自己的父亲合上双眼,并为父亲打理后事。在谭家又送走了自己的婆婆和公公,她很清楚生老病死是谁也避免不了自然现象。在谭昌明走前,周南秀预感到情况不妙,自己悄悄地跑到医院,到了丈夫谭昌明的病榻前,默默地与牵手了一生的爱人告别。
7月13日,谭昌明出殡那天早晨。棺材即将抬出堂屋门口前,周南秀轻轻地抚摸着棺材:“谭昌明,你辛苦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操心了一辈子,你好好安歇一下吧。”她最后对丈夫说道:“谢谢你这几十年对我的关心、照顾、理解。”说完热泪纵横。
周南秀87岁之后,有些轻度老年痴呆且渐渐加重。但她无论怎么糊涂、不记得人了,却是对丈夫谭昌明念念不忘:“昌明,你到哪去了?你怎么还不回来?”儿女们每每见此情景,无不潸然泪下,不忍心打断老母亲的思念。
周南秀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一直放着自己的丈夫——谭昌明。
访问量:4275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