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4)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鲁迅先生当年从日本留学归来,意味深长地讲过这样一段话:“日本人太认真,而中国人却太不认真。中国的事情往往是招牌一挂就算成功了,日本则不然。他们不像中国这样只是做戏似的。”胡适先生也曾经写过一个讽刺小说《差不多先生传》,通过差不多先生这个形象,对中国人不认真、不严肃这一特质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剖析和讽刺。然而,在9月2日的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90周年诞辰日的纪念活动中,大家回忆起谭昌明一丝不苟的认真精神,纷纷赞叹不已。
谭昌明从七岁开始就读私塾,12岁之后中断了私塾学习,回到家中帮助父亲打理擂房,先是到大户人家赊稻谷,然后组织加工成大米,再把大米挑到城里面去销售,把销售得来的钱,还了大户人家稻谷的钱,就这样赊稻谷——加工成大米——卖大米——还钱,周而复始。谭昌明全程打理,一斤一两,丝毫不差,这一方面在于谭昌明的父母对他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他自身对这项工作严谨认真的态度。那个时候最主要的量具就是杆秤和斗,虽然量具比较简陋,但他这种精益求精的认真精神居然可以做到丝毫没有差错,可以说这段经历练就了他一丝不苟的功底。到他后来成长为干部以后,这一品质在工作中就体现得淋漓尽致。
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
在纪念活动中,谭昌明的大儿子谭焱心回忆道:“我在幼小的时候跟着父亲上上下下奔跑,他在晚上一丝不苟的准备第二天会议议程、演讲稿,反复修改,仔细斟酌,经常忙到深夜,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在下属工作上有差错或者在农村生产队在执行政策上有偏差的时候,他会非常严肃地进行批评帮助,有时候甚至大发雷霆,也正因为他如此的严肃认真,他做的每一项工作总是高质高效。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谭昌明受迫害被打成”走资派“,但他依然保持着一丝不苟的精神。按照组织安排,他负责谭家桥的修建,公社的另外一个造反派头头负责李台溪桥梁的建造,谭家桥一路顺顺利利完工通车了,而那位陈姓造反派头头负责的李台溪桥梁却做成了一个烂尾工程,连桥梁的拱都没完工就搁浅了。同样被委以重任,得势的造反派头头和落魄的谭昌明为什么表现出了这么大的反差?那是因为谭昌明几乎24小时守候在谭家桥的建设工地上,及时调度人员,随时检查工程质量和跟进工程进度,而那位造反派头头长期不在工地,纯粹是一个甩手掌柜,或者成天呆在家里,或者搞阴谋诡计整人害人。最后出现这样的烂尾工程也就不足为怪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反反复复地印证以后,当地民众对谭昌明书记的一丝不苟和实干精神更为钦佩了。
谭家桥
藏粮水库水利工程是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开工了。刚刚把地基打起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谭昌明作为当地最大的走资派,被戴上黑帽子游街,很多工作也都被排挤在外,藏粮水库工程也不让他参与了。尽管他受到无端的打压排挤,白天游街批斗,晚上还要接受隔离审查,他心里也总是牵挂着水利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有一次,狂风肆虐,一场昏天黑地的暴雨下个不停。谭昌明心系水库地基尚未打牢固,独自一人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赶到距离人民公社4里多路的藏粮水库工地的沟底,正好洪水爆发,洪水冲出一个大大的缺口,谭昌明跳下水中搬石头堵缺口,突然一个巨浪把他冲到在水中,他被洪水冲走了。当顺流漂到下游,被当地农民发现了,迅速从家中拿出一根长长的竹竿伸向流动的谭昌明,他抓住竹竿才得以上岸,捡回一条命来。
藏粮水库水利工程
1968年,全国从文斗转变成了武斗。谭昌明所在的潼南县那可是炮火连天,一场又一场的武斗接连不断。这一年他为了逃命而离开了潼南。藏粮水库建设仍然在进行当中,但因为造反派接手后组织松散,农民工和管理者都处于马马虎虎的状态。这一年的冬天在100多人拉巨大的石磙碾压堤坝土壤过程中,竟然把一位农民活活的碾死在石磙下面。这个血的教训深刻而惨重,农民纷纷议论:“如果是谭书记领导我们修水库,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人命案”。
与之形成了鲜明对比,谭昌明负责全面指挥这项工程的时候,无论是之前,还是文革结束之后,工程建设一直安全有序地进行,做到了零事故,而且大坝及附属的工程都高质高效地向前推进。在谭昌明严谨认真的组织指挥下,一万多民众辛勤劳作十多年,建大坝,修建引洪渠,打通上千米的地下隧道作为引水渠,再修了数十里的排灌渠,这座能够储水130多万立方米的大型水库终于顺利竣工,气势恢宏的水库成了当地农民心中的骄傲,更是成了农民们旱涝保收的守护神。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连续两年的大旱灾,藏粮水库在确保东升公社一万多民众抗旱保障粮食丰产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藏粮水库水利工程宽广的湖面
藏粮水库水利工程百米堤坝
谭昌明一丝不苟的精神和由此展现出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影响了他的儿女。他的六个儿女身上都有一股认真劲,做事严谨细致、精益求精。有专家评价他的大儿子谭焱心,说他有着日耳曼民族的刚毅的品性和一丝不苟的精神,做人做事极度的认真。谭焱心作为人类责商理论及责商思维自动学系统的全球开创者,把“责任”二字上升到哲学理性高度,而且形成了一门学科,在反复实验实践中提炼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模式。这些成就和他父亲精益求精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完全彻底的风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责商思维自动学系统全球开创者谭焱心
当今太多的青少年连写字、做作业、扫地都马马虎虎。试想,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自己起码的生活责任都不能认真对待,当他们踏入社会成家立业以后,又怎么能担当得起他的家庭责任?怎么担当得起他应尽的社会责任呢?
青少年期间养成的习惯常常会伴随一生,培养孩子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一定是每一位父母所渴望做好的,但是如何培养孩子这一品质呢?从谭昌明那一丝不苟的标杆身上,我们可以找到答案:那就是自己先做一个一丝不苟的人,然后以严格要求和亲身示范去熏陶和影响自己的儿女。如果我们天下的父母都能如此,就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一丝不苟之优秀子孙,那么,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有了根本性的保障。
访问量:6141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