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3)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八旬老人谭德章是谭氏大家族各房的长辈,他对谭昌明的印象特别深刻,每当讲起谭昌明的故事,那是一串儿一串儿的,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其中就有很多尊敬孝道的故事。在纪念谭昌明诞辰90周年之际,这位毕业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华西医科大学的医学专家由衷的讲起这样一件事,那是30多年前,谭德章与妻子出差,顺道回重庆市潼南县,在大街上走着,突然碰到了谭昌明,谭昌明一见面就特别热情地喊道:“幺爸!幺妈!”。
权威医疗专家谭德章
就这一个小细节,在他们小家就传了许多年。谭德章的夫人特别讲道:“谭昌明的年龄比我大十几岁,人家是堂堂的党委书记,没有一点官架子,那么真诚的尊敬的称呼我们幺爸幺妈,那一刻,我就看到了他这位干部的人格魅力。”
确实如此。谭昌明从小到大,从年轻到迈入古稀之年,他对长辈一直都是毕恭毕敬,也许这和他儿童期学习私塾、钻研国学,对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深刻的学习和运用有密切关系。当然,与谭氏家族的家族文化精神和家风也是密不可分的。
谭昌明的儿女们回忆道,在他们年幼的时候,看到父亲谭昌明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直就是毕恭毕敬。当时他是一乡之长,甚至作为公社党委书记一把手,在长辈面前没有半点官架子,朴实大方,真诚对人,和蔼可亲。谭昌明母亲的妹妹终生未婚,与谭昌明一家人安度晚年,谭昌明每次回家之后就像孝道自己的母亲一样亲切周到。
谭昌明的大儿子谭焱心回忆道:“外公外婆每一次来到谭家和园,父亲都特别亲切。父亲每次到60多里外的潼南县柏梓镇去开会,即便再忙再累,他也要绕道去看望年迈的外公外婆。”每当谭昌明去看望这两位老人,当地的老百姓知道这位女婿是公社干部,是党委书记,但看到这女婿在老人面前那样谦卑、那样敬老,纷纷竖起大拇指,那是由衷的敬佩,进而对这两位孤寡老人也变得倍加尊敬。
谭昌明的母亲周汝英老年之后患老年痴呆,与谭昌明一家人住在一起,谭昌明与妻子周南秀那可是百般孝敬,老人思维虽然糊涂,他们从不嫌弃。谭昌明的妻子周南秀更是理解丈夫作为长子对父母的孝道之心,总是想在前、做在前,在生活中比丈夫更加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老人,老人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精做细做;老人哪里不舒服,就帮助祛除病痛。点点滴滴都她都关怀备至。这真是有孝道的丈夫,必有孝道的妻子。大女儿谭兴华回忆道:“当年我奶奶在我们爸爸妈妈家里一天深夜神态有些不对,我爸妈就给予老人家一生擦洗干净之后,老人家临终之前十分安详走完了最后的一段人生历程。”
9月2日,在纪念活动上,上到家族首领,下到普通百姓,都为谭昌明从小到大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道交口称赞。
百岁老人杨本珍对于谭昌明的尊敬老人也是赞不绝口,杨本珍其实是跟谭昌明的父母是一辈的,在谭氏大家族里,即便比谭昌明高一倍甚至高两倍的长者,他们对谭昌明也无比的尊敬。因为他们走在哪里,无论大会小会,谭昌明对他们都是那么热情尊敬。
谭昌明的六弟谭昌银回忆到,他的一位叫谭德先的同学有一段时期与大哥共事过,每次与谭昌银他们同学聚会,总要称赞他的大哥谭昌明对人那种恭恭敬敬的态度,说每次见面都称他德先叔。
曾经在水利工程指挥部担任会计的谭德才也同样回忆道,尽管他比谭昌明要年轻20多岁,他在水利工程指挥部担任会计,谭昌明作为水利工程的总指挥,但是即便工作场所,谭昌明也总是叫他德才叔。
可见,在谭昌明的思维系统里,天地君亲师,上高下节,长幼有序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可以说是深入骨髓,因此一辈子都一丝不苟地践行着这一优良传统。
在纪念活动过程中,大家一致讲到,当今的青少年,因为社会风气的变化,优良传统的传承缺失,特别是父母的模范表率的弱化,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这种优良作风在今天的青少年一代中正在失传,这方面的意识越来越淡薄,孩子们需要向谭昌明这样的典范学习。这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当今立德树人、优化人文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
这些父老乡亲们,尤其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们,他们回忆纪念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的尊老孝道的优良品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呼唤,呼唤为人父母者,要身体力行地为子孙后代做好榜样,为自己的家族树立一个尊老孝道的模范,把这一优良传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也呼唤当今的父母、老师以及相关部门,要把谭昌明这种尊老孝道的精神传播出去并弘扬光大,以守护我们优良传统的精神家园长盛不衰,护佑我们华夏民族的文明之河延绵不断。
访问量:3839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