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二十
谦逊为怀,海纳百川,厚德予众。
——题记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谦逊学技艺 善学又善教
谭昌明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之中、之后,和他的同龄人相比,出类拔萃,表现得特别优秀。为什么同样是出生在农村、同样接受的是私塾教育,他却与同龄人创造的价值大为不同?这一切都源于他谦逊务实的作风。
全国劳模谭昌明
谦逊,是谭氏家族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家族文化特质之一。谭昌明的父亲谭德刚老人在世的时候常常讲到:我们家族的祖辈是“湖广填四川”时来到潼南的,当初唯一的生计就是碾米贩商。最早,谭家的祖辈是跟着大户人家碾米贩商来养家糊口。他们很快就把碾米贩商的技术和所有的环节都学到了手,之后来到潼南县独柏寺这个地方,开了自家的碾房。后来又把碾米房搬到了太和镇与梓潼镇交界的凤凰山脚下。这里离县城比较近,方便碾米贩商。在一代又一代人传承的过程中,谭家人靠老老实实的学习实践,靠对碾米贩商中每一个细节的琢磨、摸索,掌握了这门生存的技艺。
谭昌明的父亲谭德刚
谭昌明12岁时中断了在私塾的学业,回到家中打理砂锅碾房。父亲谭德刚把主要精力用在了为大户人家张罗生意上,谭昌明就成了“内房”的当家人。他年龄尚小,要说技术业务什么的,虽说耳濡目染,见识了碾米的许多细节点滴,但到八道工序的具体碾米全过程怎么操作却是支离破碎,几乎都不懂。他凭着谦逊的美德,以老伙计、老师傅们为老师,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反复操练。渐渐,就全都掌握了各道工序。
谭昌明从小就善于学习、善于接纳、谦虚严谨,面临新问题能够不断地探索、求教,这让他在碾米贩商的实践中渐渐成熟,很快就把碾米贩商这个生意做到了极致。
善学者善教,善教者善行。谭昌明自幼读私塾到碾米贩商,因为特别善于学习,于是也就特别善于转化到实际工作能力及其劳动成果,当然也就特别善于教练他人学习运用。在纪念谭昌明诞辰90周年之际,9月1日这一天,80开外的谭克强老人把谭昌明在世组织编撰的《谭氏家谱》和谭焱心(谭昌明长子)的诗集《责商韵魂》中的长诗“父亲:您那被压弯的肩背”进行反复研读,怀着感恩的深情再次感受谭昌明生平点点滴滴的人格风范。9月2日一大早,谭克强老人步履蹒跚爬到半山腰,专程到谭昌明的墓地前默哀了3分钟。在谭昌明90周年的纪念会上谭克强特别讲道:“谭书记虽然离开我们16年了,但是,我总是常常怀念着他。我的家就在生基弯,距离谭书记的墓地仅有200多米远,我有时候一个人就到谭书记的墓地前去悼念他。我怎么也忘记不了,解放初期,我和我哥哥都还未成年,我的父母早就去世了,全靠谭书记和刚哥(谭德刚)教我们兄弟俩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和劳动。我中学毕业之后,谭书记当时是乡人民政府的乡长,后来是社长,是他推荐我去东升小学教书做老师,他也给予我许多指导。再到后来政府精兵简政,我回到农村,还是谭书记和刚哥教我务农,学会了生产劳动的本领。后来我当了生产队队长,他又特别用心指导我如何带领乡亲们进行生产致富等。我这几天为了纪念谭书记啊,我专门又把谭书记晚年组织编撰的《谭氏家谱》和谭勇写的那首诗哥拿出来反复阅读,真的是越想啊,谭书记他这一生很伟大。他不仅自己谦逊好学习而且帮助和引导了我们一生的学习成长。他的故事讲都讲不完啊。”
谭氏族谱
9月2日上午在谭家和园进行的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念活动中,最后一个发言的是祈佛村一社的现任社长,年近七旬的米泽光,他从居委会安全亭值班匆匆赶到纪念会场激动的讲道:“谭书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十分特别愿意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我是十几岁就接受他的培养,所以在18岁就入党当了生产队长。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他是我们公社的党委第一书记,每一个新的农业技术的推广,他都会亲临田间地头与农民一起摸索总结,虚心向大家求教如何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这一点,我这几十年见过许多干部,一般人是很难做得到的。”
祈佛村一社社长米泽光
是的。一个家族文化的传承,一旦置入子孙后代的潜意识,那就犹如一颗大树植根于大山深处,就会枝叶繁茂,千秋长青。谭昌明不平凡的一生始终践行“谦逊为怀,海纳百川”之真谛,正是谭氏家族优秀文化基因的见证。(待续)
访问量:3520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