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是山城,山城石头多,上坡又下坎,出门就爬坡。
重庆是火炉,骄阳晒石头,出门火辣辣,全身烤出油。
这是对重庆地理环境和盛夏气候的描述。我们是一群来自上海、西安、北京、成都等地的家长,早就听孩子们讲述过责商思维自动学全球开创者谭焱心院长的家乡潼南区谭家和园的许许多多故事,很是向往那个神秘的地方。
81岁老爷爷结账的故事
2021年的盛夏,7月25日,孩子们综合素质系列训练刚刚结束,下一站就是去重庆农村的优品实战班。
我们是一行为人父母的小团队。本想从责商思维自动学机构在成都的训练基地一起出发,随几十个孩子搭个便车去谭家和园看一看。没想到,若大的大巴车早就被孩儿们把所有的位置占得满满当当。据说还有好几位外省的家长和孩子就因为大巴车没有了位置也只能排在明年再来排队等待了。于是我们也就只能自由组合自驾车赶往久仰的重庆市潼南区谭家和园。
“谭家和园”全景天窗
开车大约两个半小时就到了重庆市西大门的潼南区,与四川省的遂宁市接壤,也是中央布局的成渝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我们从潼南区下高速公路向城东郊10多分钟的车程,就到了祈佛村居委会所在地的凤凰山的山顶,据说这是潼南区的最高峰。向东北方向放眼望去,一片广阔的绿洲,无边无际,蔚蓝的天空挂着一片白云,望远的视线可以到达天际。三叉路口坐着一老一少的两位男士。他们向我们挥手示意,我们的车停了下来。那位大爷特地问到:“谭勇回来了吗?”我们有些诧异:“谁呀?”“哦,就是你们谭院长啊!”那位大约50多岁的年轻男士补充道。我们明白了谭勇就是谭焱心院长,他在老家的曾用名叫谭勇。那位老人急切的讲道:“谭勇给我一笔钱,委托买农具,现在还剩下600元,我要交给他。”原来这位八十开外的老爷爷叫谭克强,前年患了轻度脑溢血,身体每况愈下,担心自己年岁老了,万一哪一天有一个三长两短,留下一笔未了的欠账,岂不遗憾久远。于是,这天下午,乡亲们都知道谭焱心院长和学生娃儿(当地叫法)要来谭家和园,谭克强老人就在三叉路口等待了一个下午,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账结清。
这一刻我们一车家长瞬间感动了。让我们很是思考了许久。这里的人如此善良质朴,好像还联想到了许多许多……。
谭克强老人
我们一行还没到达谭家和园的这一刻,就让我们感动得难以言表了。后来细细一打听,才知道谭克强老人是谭家和园所在生产队(组)的老队长,在他幼小的时候父母亲就去世了。这祁佛村谭氏家族是个大姓。据说是1830年左右一个叫谭光宗的一家人搬到这里安家落户。谭光宗就是谭焱心爷爷的爷爷的父亲,这个家族现今可查证的文字记载历史是从1851年开始的。
谭焱心院长这个分支家族是大房,谭克强老人与谭焱心的爷爷谭德刚是同辈。但谭德刚的年龄却与谭克强的父亲年龄相当。谭克强的父母去世之后,谭德刚是这个谭氏大家族同辈人中的老大。长兄如父,于是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或生产技能上,谭德刚都给予关心照顾和培养,据当地老人讲,这里从解放到现在70多年来的每一任生产队长都是谭德刚老人亲自培养起来的,在当地可算德高望重了。后来了解到,这里谭氏家族虽然相隔许多代血缘关系了,但他们彼此仍然亲如一家。乡亲们的人际诚信和仗义维系着一代又一代人之间的友谊和亲情。谭焱心院长也正是受这里的乡土气息的耳濡目染,也就深深地打下了这里乡村人文精神的烙印。每当过年过节或偶尔回到自己的故里,总是要到这些老人家串门关心问候,发一个红包,送点小礼物等,以表自己从小到大的感恩之情。他每当与村里的老爷爷老奶奶亲热地拉着手聊聊天,谈谈教育子孙的事情,乐此不疲地请着这些八、九十岁的老人家讲过去的故事。有位百岁老人叫杨本珍,已经卧床多年,原来是他爷爷奶奶的邻居。
谭焱心院长看望100岁老人
谭焱心回到家乡总要去探望这位全村年龄最长的老人。每一次总是握着杨奶奶那瘦弱纤细的双手,冬天驱寒温暖,夏天关心她怎么样确保身体不长褥疮,不厌其烦地听取杨奶奶讲她与谭德刚一家人相处年代的久远故事。
谭焱心的爷爷谭德刚
在当地村里,乡亲们只要一谈起谭焱心他们家的几代人的故事,他们都像如数家珍一样,一串一串的接连不断。我们早就知道了,去年春天清明节前夕是谭焱心的爷爷谭德刚110年的诞辰纪念日,全村老老少少提议并捐款要为这位去世26年的长者立碑纪念。让全村的后人记住谭德刚老人为全村培养人才、关爱下一代等做的二十二件好事。
后来我们也特地了解了谭焱心院长怎样与谭克强老人结清那笔600元钱的往来账务的。谭焱心院长在去潼南之前就患重感冒,到了谭家和园的第二天下午,身体稍微好了一些,就顶着烈日翻山越岭到了谭克强老人家。他管谭克强叫爷爷。
谭焱心满头大汗地走到谭克强老人的家门口,老人坐在门口,远远就招呼道:“强爷爷,身体怎么样啊?”谭焱心关心谭克强老人。老人招呼到家里坐下,彼此就问长问短。两爷孙每次都是聊得很是热闹,聊家族文化、聊相亲生活、聊许多所知的老人等。聊了一阵子后,谭克强从房间抽屉里拿出账本开始结账,一五一十结清后,将600元钱送到谭焱心的手上。谭焱心迟迟不愿接手。经过几番推辞后他接下了600元钱。谭焱心立刻就二一添作五,我们两爷孙一人300元。“这点钱就算孙娃子孝道爷爷的”。这时谭克强老人才欣然接下了。
谭克强老人
“勇啊!今天下午也算了这笔账啊。要不然,我也不知道,我是那天就走了,要是这笔账没有了,那就让爷爷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也心不安啊!”谭克强老人真诚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愿。他自从知道今年夏天谭焱心和学生们要如期来到谭家和园就下决心一定要了却这笔账务。
当我们一踏进谭家和园这片美丽的土地接连几天里,每天都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乡土文化气息。大都市的喧嚣习以为常了,当到了这么一片净土呼吸着比大都市高出几百倍几千倍的负氧离子的时候,才真真感受到“世外桃源”的美丽和宁静,特别是那人性美的自然展现,更是在大都市很难感受得到的。
或许谭家和园这个神秘的地方的第一大魔力就是人文精神的魔力,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家长在一起就在讨论也算是共识:无论世界科技怎么发达,经济怎么繁荣,这种诚信质朴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精髓是永远不会过时,我们一代代炎黄子孙千万不能丢掉了。
(待续)
访问量:3565
其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