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诞辰90周年纪实之二十
谦逊为怀,海纳百川,厚德予众。
——题记
【现代诗人臧克家有言道:“有的人活着却已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全国劳动模范谭昌明同志虽然离世多年,但仍然活在人们的心中。9月2日是他90周年诞辰日,他的生前好友和乡亲们齐聚一堂讲述了他人生70多年一个又一个生动感人的故事。】
珍惜第二春 老骥自奋蹄
1976年10月,一声惊雷震环宇,祸国殃民十余年的“四人帮”被粉碎,全国自上而下的帮派体系也就随之摧毁,潼南县的帮派体系也一一被清理,东升公社的帮派头目陈昌万被撤销公社党委副书记的职务作为普通干部从东升公社调前进公社。帮派体系是十年文化大革命埋藏在党和国家机体里的一个大大的毒瘤,这一次的彻底清除,让我们的国家终于走上了正确的发展轨道。潼南县委也在第一时间任命谭昌明为东升人民公社党委第一书记。何绍兴书记还亲自到东升人民公社参观考察万亩茶园、东升茶厂和藏粮水利系统工程等可圈可点的一个又一个的“东升品牌”。在东升公社调查研究过程中,何书记对谭昌明扎根东升、为民尽责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赞扬。
“文革”结束后,谭昌明给自己的儿女经常讲的一句感慨之言:“如果文化大革命不结束,我是活不出来的。”这句既反映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所受到的冲击和迫害的严重性,又反映出他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的珍惜与奋斗之情。
全国劳模谭昌明
事情的缘由是谭昌明在任东升公社社长期间,县委组织部、区委及多个部门都发现他是一名难得的优秀干部,纷纷争先恐要把谭昌明调到县委、区委工作。但因为东升公社书记周汝会一直不愿意调走谭昌明,始终极力挽留,他才一直留在了基层。何书记听了原公社党委书记周汝会的介绍后,对谭昌明更是倍加欣赏。何书记说:“谭昌明同志这样一个以大局为重,兢兢业业扎根在基层的优秀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员干部中难得的好干部,一定要大力宣传,使之成为基层干部的楷模。”这就为谭昌明后来多次被评为省、地区、县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员、全国劳动模范等打下了伏笔。1977年秋天,谭昌明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全县人民进京参加了国庆观礼并瞻仰了毛主席遗容。他从北京光荣凯旋受到县委何绍兴书记等领导班子成员的热烈欢迎,并在县委礼堂为全县干部作了一场热情洋溢的专题报告。
谭昌明作为公社党委的第一书记,不仅带领东升公社的社员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水利建设、改土造田工作,还开发了经济作物生产、乡镇企业建设和建筑包工等第三产业。在水利工程方面,谭昌明有一位最好的师傅,那就是他的父亲谭德刚。谭德刚当年卸任农会主席之后,被选调到县水利局做水利专员,在全县奔忙了三年多,对水利建设工作非常熟悉,算得上专家了。所以,谭昌明遇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一方面会向县水电局求助;另一方面是回家向自己的父亲谭德刚求教。他自己也逐渐成为了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的行家里手。
谭昌明的父亲谭德刚
何绍兴也是个热心水利建设的书记,他从到潼南县任县委书记开始,就领导全县人民,靠几十万人肩挑背扛,完成了三块石水电站建设,结束了潼南没有水电站的历史。谭昌明在东升公社带领一万多社员完成了藏粮水库工程,结束了东升没有自己的大型水库的历史。两个工程,两位书记心心相印,他们都是为人民利益奋斗的共产党员。
藏粮水库工程
谭昌明在工作担子日渐加重的同时,也从不忽略自身修养的提升。那时,各级党政机关经常组织基层干部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谭昌明也便有机会经常到县、地区、省参加读书班或其他的学习培训。在这些培训中,谭昌明都是学习的积极分子。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他不搞清楚决不罢休,一有机会就找讲课或其他参会干部虚心求教。谭昌明有个心结:自己当初在私塾只读了五年书,文化底子太薄了。因此,他渴求知识,念念不忘读书的快乐和对自己巨大的充实,所以他对上级机关组织的读书、学习活动都热情满满,珍惜每一次提高的机会。
在平常时间也是这样,谭昌明身上总是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他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他到农村调研时,对农民反映的问题总是要记在本儿上,回去进行细致的分析研究,想出解决的办法。他还向农村里种田经验丰富的老农求教,解决农业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工作时得到的第一手资料,也要一、一记在本子上。
谭昌学可是亲戚朋友中有名的“茶博士”。他一年365天每天第一件事情就泡茶,他那只内壁黑红黑红的茶缸子里的茶垢伴随他大半辈子就是明证。他熟读《茶经》,说起茶叶来津津乐道,上通古、下知今,能够把古今中外的茶叶知识讲得头头是道,道道是理儿。1968年冬天,为了躲避武斗逃命到了凉山州州府——昭觉县,那是三弟谭昌学工作生活的地方。也正是这次与三弟的邂逅,从三弟那里学到了“茶叶生意经”,也因此后来向区委李洪书记建议开垦东升的万亩茶园。
为了东升公社一万多乡亲们摆脱贫困,谭昌明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并发现了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就是他们家的“茶博士”——三弟谭昌学。
谭昌明就把三弟当成自己的“茶叶老师”,向他虚心求教。在茶叶的种类、茶叶的生产、茶叶的市场、茶叶的客户细分等方面从三弟那里取得了真经。与茶叶毫无缘分的谭昌明,最后也成为了茶叶生产消费方面的专家和茶叶经营的行家,和三弟谭昌学一样成为了“茶博士”。成为内行的谭昌明很快把东升茶厂经营得有声有色,成为当地特产的一张名片;茶厂所生产的东升茶,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品牌茶。
但后来,因为谭昌明调到区委工作,不再参与东升茶厂的经营管理。茶厂逐渐走了下坡路,甚至到了亏损的境地。茶农因为不赚钱开始砍树毁茶。这种情况发生后,谭昌明心里非常难过。在退休后,他第一时间要求回茶厂担任厂长、二次创业。回到茶厂后,谭昌明经过认真调研,了解了茶叶市场新的变化,和人们在茶叶消费上新的需求。于是谭昌明不顾年已过六旬,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的现实,老骥伏枥,又重新学习起茶叶种植、养护、采茶和茶叶加工方面的技术,全过程掌握茶叶的生产工艺,打通茶叶市场的营销环节,很快就使东升茶厂起死回生,再创辉煌。后来的东升茶山被国家旅游局授予“全国农业旅游观光圣地”称号,这就是谭昌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谦虚好学、勇于开拓的又一见证。
(待续)
访问量:4217
其它新闻